行业老兵联手创芯,时擎科技要做不一样的“AI芯片”! | 创芯

首页    公司新闻    行业老兵联手创芯,时擎科技要做不一样的“AI芯片”! | 创芯

 

编者按

虽然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以华为为代表的一众科技企业正面临芯片等核心元器件、技术的“卡脖子”,但与此同时也让国人深刻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,一大批中国半导体企业正在积极创新,加快实现芯片的国产替代进程。

 

在此背景下,张通社推出《创芯》栏目,希望通过采访国内芯片领域相关企业,了解到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发展现状,以窥中国芯片产业发展一隅,寻找到国产替代下的那缕曙光。本栏目将在张通社网站、张通社和张江头条微信公众号,以及张通社自媒体渠道同步推出,非常感谢涌铧投资对本栏目的大力支持!

 


 

时擎科技于欣

 

出入职场十多年,于欣的履历不仅精彩也很好看,出道于国际芯片巨头Marvell,也曾就职于国内科创板明星科技公司——虹软科技芯原。得益于丰富的职业履历,在于欣身上,能看到一种创业者少有的平静,他能淡定地看待各种风口,也能在各种环境下灵活应变。

 

芯片市场的竞争既火热也激烈,选择从大厂出走创业是于欣的态度。时擎科技,作为一家创业公司,如何在变化多端的芯片市场,争夺自己的领地和未来,是他和时擎科技团队每天的“战争”。于欣表示,要想成为风口下飞起的那只“猪”,重要的还是要感知市场需求和研判未来可能的趋势,专注于打磨技术和产品,把自己的内功修炼好,本质上也是一个厚积薄发而又水到渠成的过程。

 

不到三年时间,时擎科技逐步发展壮大,从几个人的小组织到今天50人的战队,做芯片这件事也从想法变成了一款款落地的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,营业额也实现了大幅增长,连续两年都实现了营收翻番。时擎科技的故事诞生在张江,属于它的故事也刚刚开始。

 

01
缘起芯原,老兵创业

 

少年时的于欣就打了下良好的数理基础,他通过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保送上海交大,并以第一名的入学成绩进入交大联读班就读。此后,于欣一直在上海交大读书,并在电子工程专业学习了七年。

 

于欣毕业后就加入了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厂商—Marvell,彼时Marvell正在上海开辟新的处理器核心设计团队。于欣作为应届毕业生,成为了该团队的第一位成员。“这是一份非常难得的工作机会,全新的团队,优秀的同事,在核心的ARM处理器内核研发中担当重任,对于我个人而言,无论是技术上的提升,还是从学生到职场人角色的转换,都是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,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成长是巨大的。”

 

2013年,于欣离开了Marvell,加入虹软科技,重新回归研究生时期的研究本行 – 视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。而当时机缘巧合,虹软正在招募一个专门做芯片IP的团队,于欣再次作为第一位成员加入并组建研发团队。一年后,该团队被芯原收购,于欣也随团队一起加入芯原

 

当时年仅28岁的于欣即成为芯原的高级研发经理,负责系统架构团队。而于欣的主管正是蒋寿美James,这位比于欣年长15岁的上级,对于欣非常认可,无论是技术上的专业表现,还是做事认真极致的态度,都颇受James的赏识。James在芯原工作了整整17年,是芯原的“1号员工”,曾是芯原负责整个工程团队的副总裁。

 

James 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,拥有近30年集成电路行业经验的他,见证过芯原一步步成长壮大的过程,也亲自看到了国内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。他深刻明白,在芯片国产化的趋势下,各个细分领域的芯片都需要人才,各个细分领域的芯片也将大有作为。

 

James最终在2018年决定向新的职业旅程出发,并向曾经有过默契配合的于欣发出了邀约。当时任职灿芯半导体SoC总监的于欣很快就接受了这份挑战,与James两人在2018年创立了时擎科技,收到了来自海纳亚洲数百万美金的天使轮融资。这家立志成为一家驱动时代发展引擎的芯片设计公司,定位清晰明确,第一批团队成员均来自知名企业,平均行业经验超过15年,时擎科技就这样正式启动了。

 

蒋寿美James和于欣合照

目前,James和于欣配合相得益彰。James作为集成电路业内资深专家,拥有30年的行业从业经验和丰富的上下游资源和人脉,主要负责时擎科技的战略规划和融资,为时擎科技打通从供应链和市场的各个环节;而于欣作为集成电路的研发后来者,拥有闪光的职业履历,则负责具体的产品规划、研发和生产运营。

 

于欣补充道:“我们的默契更多地还是在创业的过程中形成的,过往芯原的共事经历我们有了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础,有着共同而明确的目标,并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磨合并一天天去积累默契。”

 

02
做专属时擎科技芯片的产品

 

事实上,时擎科技刚成立的时候,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摸索。在2018年年中的时候,通过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判断,结合团队本身的专长和公司实际情况,时擎科技最终确立以做端侧智能处理芯片为主要方向,致力于为各种自然人机交互提供解决方案。

 

于欣解释道:“选择做端侧智能处理芯片,主要有两点原因,一是看好端侧自然人机交互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,而这几年市场的发展轨迹也印证了这点,例如恒玄科技、汇顶科技等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的芯片公司都迎来了好的发展契机,产品都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,公司也快速壮大。此外,时擎科技团队的技术基因本来就是处理器内核和芯片架构设计,有能力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,从能耗比、性价比等维度,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。”

 

对于产品的布局,于欣也有着自己的考量,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而言,在市场还没有非常明朗的情况下,团队在研发芯片产品时,会让芯片瞄准和适配3~5个落地场景,这样在通用性和专用性方面做到相对的平衡,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在某一细分场景中实现爆量。

 

当前,时擎科技拥有两款芯片产品,一款是AT1000系列,一款是AT5000系列。其中,AT1000系列为基于RISC-V指令架构的端侧智能处理芯片,具有高能效比、高集成度、低成本的特点,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各类端侧智能语音交互和智能控制的应用场景,如智能家居、智能家电、智能音箱、智能硬件等;

 

AT5000系列,则搭载了时擎科技自研的0.5T算力的八核心Timesformer™智能处理器,完整的双目视觉和影像通路,支持4+2路的前端麦克风阵列及丰富的外设接口,能够高效地运行各类端侧设备的视觉/音频信号处理算法及各类主流人工智能推理模型,可以用于各类基于多模态人机智能交互(视觉/影像/语音)的解决方案,未来可用于消费级智能摄像头、视频会议、智能门铃、门禁以及各类智能家居场景中带屏的智能终端。

 

据于欣介绍,AT1000系列的芯片和基于AT1000的解决方案已经在市场售卖。而AT5000系列的芯片产品也在与客户进入设计导入阶段。目前,团队正在积极做一些产品的迭代和优化,争取加速产品的方案落地进程。

 

于欣认为,产品成为爆点从逻辑上其实并不复杂,关键在于是否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,用户的体验是否真的得到提升。这决定了打着“智能”标签的产品,是能真的慢慢去改变用户习惯,还是成为昙花一现的噱头。比如,用户通过语音控制终端设备时,是否能够在各种背景环境中都得到快速且准确地响应,能否适应不同地域用户的方言和口音,对用户使用控制命令词的要求是否足够“人性化”等等。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还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,从这个角度来说,对于时擎科技这样的创业公司来说,还大有可为。

 

于欣也反复强调:“好的产品一定要能经历市场和应用的打磨,我们在设计芯片的时候,其实是在产业链比较上游的位置,容易跟真正的应用脱节,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但如果只是简单的照猫画虎,不能真正理解产品某一功能为什么要这样做,就很容易在应用端暴露出问题。因此,只有经历了市场的打磨,才能知道产品好在哪里,短板又在哪里。时擎科技团队丰富的芯片和应用行业经验,可以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少踩坑,尽可能地减少迭代的次数和周期。

 

03
一边脚踏实地,一边仰望星空

 

创立时擎科技两年多来,于欣对创业这件事也有了更多的思考。他认为,创业不仅要低头拉车,也要抬头看路;既要脚踏实地,也要仰望星空。对于半导体产业而言,当前是发展的黄金时期。作为国产芯片发展大浪中的一员,时擎科技要做到顺势而为。

 

于欣从在大公司只专注于技术研发,到如今自己创业,实现了从产品规划、产品研发、产品销售、公司运营等全覆盖的能力发展。在这个过程中,也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,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。“这也是创业比较有趣的地方,能够感觉自己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进步,虽然有的进步的取得也会伴随着付出一些代价,用时髦的话就是 – 撕裂式成长。”

 

对于未来的发展,时擎科技也有自己的规划。在团队方面,时擎科技团队的成员已有50人规模,随着时擎科技业务的进一步拓展,时擎科技的团队也会继续扩大,他们也在2021年1月乔迁到了可以容纳超过百人同时办公的新办公室。在产品方面,时擎科技会专注于自研芯片的落地,同时也会基于团队在端侧芯片能力和平台的积累,提供定制化芯片的解决方案。在市场方面,一方面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己的产品路线图去迭代和演进,另一方面也会基于大客户策略,拓展定制化芯片的业务。

 

 

得益于时擎科技稳扎稳打的发展策略,时擎科技近三年的营收也迎来了连续增长。2020年时擎科技的营收超过2000万元,于欣预计2021年将继续保持100%甚至200%的高速增长。于欣希望,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,在业务端能完成从0到1的积累,从而让公司真正驶上发展的快车道。

 

对于如何在时代的风口中成长为一家优秀的企业,于欣也谈了三点自己的体会,一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,做正确的事情永远不晚。认准的事情,一定要坚持投入;二是,要能对市场未来的发展有前瞻性和预测性,当然真正某一细分领域碰到爆发点很多时候也是需要一些时运;三是,公司要能保持健康、稳健的运营,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积累,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。

 

张江,作为集成电路的热土,有很多像时擎科技一样蓄势待发的芯片企业,而初创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张江生态的支持。于欣回忆道:“2019年,因参加了张江高科895营第八季集成电路专场,和张江高科895营结缘。“他补充道:“在张江,张江高科一直像一位‘东道主’一样,能够把产业上下游的资源汇聚并且盘活,这对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。”

 

时擎科技,是张江芯片产业的一个缩影,他们的创始人在张江芯片产业积淀多年,然后选择在合适的时机自主创业。得益于团队自身的积累,以及张江芯片热土各方面的支持,像时擎科技这样的创业公司也会继续在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,书写新的芯片故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021年2月10日

新闻中心